English

这样把女儿嫁出去

2000-05-18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蔡之岳 译

美国某杂志记者卡洛尔·别克维斯和安格拉·费舍尔花了整整十年功夫,借助骡子、骆驼、四轮沙地拖车、两轮运货马车等交通工具,四处奔走,通过详尽的民俗采访,写出了一部有关非洲若干个部族传统婚俗的书籍。随着人类现代文明的不断膨胀,非洲传统的婚姻习俗势必将面临日渐式微的命运。他们的这些文字和图片将经由外族人看待非洲世界的眼光,对非洲大陆的民俗文化进行一次最后的记录和保留。

摩洛哥:柏柏尔族的“新娘集市”

在摩洛哥的阿特拉斯山地,居住着古老的柏柏尔族。在柏柏尔人的生活地区,有一个名叫艾莫契尔的村庄,那里一年一度地举办着被称为“新娘集市”的婚市。柏柏尔族姑娘年满12岁,即可参加这样的婚市,如果一位姑娘能在婚市上吸引住某个男性求婚者的目光,得到父母的同意后,他们便可以开始颇为漫长的恋爱时光了。

依照摩洛哥法律,不满16岁的少女是不能结婚的,但不少柏柏尔人都极力维护着自己的婚姻传统,他们的女儿总是过早地去“集市”上迎候青年男子的挑选。对于寡妇和离过婚的女人,艾莫契尔村的婚市是一个可以再次把自己“出售”给某个心上人的公开的市场,因为已有生儿育儿的经验,相对而言,往住会更容易达成婚约。

在柏柏尔女人出嫁前,做母亲的要把指甲花的汁液涂到女儿的双腿上,这是一个必不可少的仪式。柏柏尔人相信,这样做后,就可以驱开一切灾祸和妖魔鬼怪的幽灵。

在把自己即将出嫁的姑娘送走之前,母亲还要在女儿的膝盖上留上一个长吻。这一仪式完成后,女儿还需独居一段时间,而后才骑着一头骡子(这是一种被认为没有“性别”的牲畜),去她丈夫的家里。一位娘家的女亲戚要陪着她一块去,到那儿后,女亲戚负责把新娘抱到她的婚床上,新娘的双脚不能沾地,不然的话,妖魔会进入她的身体。

在柏柏尔的婚姻中,做丈夫的处于主导地位,他是妻子的主人。新娘过门,载歌载舞的婚礼举行之后,在新婚之夜,丈夫要向上天发誓永远保护自己的妻子。

埃塞俄比亚:卡洛族女子在婚俗中表现得近乎疯狂

位于埃塞俄比亚腹地的奥莫河河谷风景优美,居住在那里的卡洛族姑娘的多情和爱美之举也闻名远近。为了增加自己身体外观的魅力,更能吸引异性,姑娘们常常是费尽心机。卡洛族是一个非常小的民族,在物质财富方面也非常贫穷,卡洛族女子为了找到一个好人家,往往要在自己身体上下很大本钱。她们在进入青春期后,时常要忍受剧痛,在前胸和腹部做一些手术。比如,用刀片在皮肤上切割出一些口子,把大量竹签插进伤口,并使它们呈现一定的图案。这样,等伤口痊愈后,经过精心制作的图案便会保留在她们的前胸和肚皮上。据卡洛族的男子说,这样做后,对男人们具有很大的诱惑,他们一致认为,年轻姑娘的身子经过这样的处理后,会显得越发性感。

另外,在脸上涂上一些化妆品,同样也会增加她们的魅力。记者在采访中遇到一位名叫伽吾尔的卡洛族姑娘,她向记者展示了她那除了佩戴有一些首饰外几乎全裸的身体。伽吾尔头上装饰着珠鸡的羽毛,脸上涂着由铁矿砂、黄石块和白石膏研磨成粉后制成的各色颜料,脖子里挂着几十条项链,有的是一串玻璃珠,有的是一串黑色的野生香蕉籽,有的是玛瑙珠。这样的首饰,据说在河谷外的一个集市上可以买到,卡洛人到那个集市去要走三天的路程。

夏天过去,玉米、大豆和高粱都收获完毕后,卡洛族年轻人的求爱季节也就开始了。已到婚嫁年龄的卡洛族青年身上穿着很少的衣服,露出自己身上华丽的装饰——除上文提到的竹签图案、脸部花纹外,还有戴在上臂和腕部的铝合金镯子、悬挂在腰部和下身处的珠串等。她们怀着极大的狂热,去参加充满了年轻人生命活力的舞会。在舞会上,如果一个青年男子看中了哪位姑娘,他会向她变着花样地扭动自己的屁股。到了晚上,他们会跳起一种节奏非常狂烈的舞蹈,而且边舞边歌。对于卡洛族男女青年来说,这往往是他们达成婚约、走向婚姻、以致终身厮守的开端。

尼日尔:沃达比族青年中的“瓦尔迪比”婚俗

在一个沃达比族村落里,许多双眼睛都投向了一位名叫莫泊布的年轻姑娘,她同时迷住了两个向她求爱的年轻男子的心,他们是一对堂兄弟。

兄弟二人同时爱上了莫泊布,他们佩戴着各自的护身符,争相向姑娘展示自己身体的魅力,以求吸引住她的目光。沃达比人是终日游走于尼日尔的萨赫尔草原上的一个游牧部落。在他们中间,记者发现了一个非常独特的婚俗:一对年龄相当的堂兄弟或表兄弟,通常被人们称作“瓦尔迪比”,他们在拥有特殊的血缘纽带的同时,还可以共同分享同一位少女的爱情。在走向婚姻之前,二人可以同时与这位姑娘谈恋爱,如果她后来嫁给了他俩当中的一个,另一个也会继续受这个新家庭的欢迎。在姑娘答应的情况下,两兄弟还可以共同跟她睡在一个床上。这种风俗在非洲的其他任何一个民族都不存在。

对于被称作“瓦尔迪比”的兄弟俩而言,他们的行为是受沃达比人的社会道德规范许可的。一位名叫塔布的老人告诉记者,这样的两兄弟在日常生活中必须勤劳、虚心,待人诚实。当她决定嫁给其中一个时,按照民族惯例,在准备出嫁前,她要戴上带穗的面纱,并且不可通过面纱向外看人。

结了婚的沃达比族女人每年都会参加一个名叫“沃尔索”的盛大聚会,以庆贺她们生儿育女的功劳。妇女在生了第一个孩子后,会在庆典举行时把丈夫送给自己的产床装饰一新,她们往往用竹子或塑料杆给床上加一些框架,再系上一些飘带和幔形饰物,以及用桃子的圆核做成的珠串。如果一个妇女的产床在庆典中被评为第一名,沃达比人将会通过民间口口相传的史诗,对她加以歌唱和赞美。

南非:恩得波勒族的婚礼包含三重仪式

在南非布勒托里亚北部乡村看到一栋由非常原始的颜料涂抹的装饰而成的民舍后,记者马上打听到,这时的恩得波勒人将要完成一场为时颇为漫长的婚礼。恩得波勒人世代居住在附近的村庄,养殖牛马,种植着苞谷和小米。恩得波勒族的婚礼由三重仪式组成,逐一完成后,往往要费时若干年。第一个仪式叫“洛巴拉”,这是男女双方婚前的一次协商活动,通常男方要向未来新娘家里送一些定婚礼,礼物包括金钱和日常生活用品。

新娘在完婚前为期两周的隔离独居,是恩得波勒人婚礼中的第二重仪式。这一期间,会有别的已婚妇女前来教她如何成为一个好妻子。

独居的日子结束后,新娘穿着由大量珠串装饰而成的盛装,开始进入她为期一年或者若干个月的“女人时代”。这一时期,她用珠串制成的裙环(恩得波勒人把它叫作“格尔瓦尼”)围在自己的腰部和大腿上,裙环色彩缤纷,对她身体上发育成熟的女性特征起着很好的强调作用,据说这种装扮很能激发恩得波勒男人的情欲。

而后,按照恩得波勒族对女人的要求,为显示其羞涩温柔的天性,这位未来的新娘要裹上一条毛毯,眼皮向下耷着站立于公众面前。这条毛毯被恩波得勒人称作“婚毯”,结婚之后,每逢盛大节日或者参加什么重要活动时,新娘都要披着它。在已被装饰一新的新郎家的院落门前,新娘常常撑着一把伞,把自己遮起来。伞是东方国家人们的日常用品,传到非洲后,被恩得波勒女人用来表达她们的羞涩了。

只有当新娘生育了第一个孩子时,她才算是真正嫁给了那个娶她的男人。生下第一胎孩子是恩得波勒人婚礼中的第三重仪式,也是最为关键的一项仪式。

纳米比亚:希姆巴族的“抢婚”婚俗

在其住房内平静的黑暗中,恩格洛洛把一件用皮革制成的婚礼头饰“俄科利”戴在年已十五的克里卡赫头上。前者是后者的母亲,她们正在完成一种将俄科利从母亲传给女儿的婚前仪式。当晚,按当地希姆巴人的成婚规矩,克里卡赫的未婚夫将带着他的家人前来抢婚。俄科利后部被弄成牛的耳朵和角的样子,它们会落下来,罩住新娘的面孔。

希姆巴人在纳米比亚东北部的考科威尔德草原放牧牛马,他们的婚礼也有许多象征性的仪式。女子在出嫁前,要用红赭石、奶油脂、香草和树脂和成一种香料,并亲手把它们涂在自己身上,它们色彩鲜明,而红色在其中尤其突出,象征着新娘婚后有极强的生命力和生殖能力。在婚礼上,克里卡赫身穿一身新做的衣服,上面洒满了香水和桔子等果汁。

成婚前一天,人们为即将一起生活的一对新人举行庆贺活动。他们找来本族最会跳舞的姑娘威尔吉亚,领着人们跳起“昂迪金格”舞,姑娘边跳边把自己的双臂弄成母牛两个牛角的造形。新娘最好的朋友会在舞会踢起许多尘土,以迷惑抢婚者的眼睛。

到了丈夫家后,新娘按照族中惯例,在新郎家人的期待下,让他们在自己胳膊、乳房和肚皮上涂上取自新郎家奶牛身上的奶油脂,这一仪式象征新郎家的人已经完全接纳了这位被“抢”来了的新娘。

肯尼亚:马萨伊族流泪的婚礼

记者在马萨伊族见到这样一幅婚礼场景:一位要出嫁的姑娘流着眼泪,接受着家人的送别。在这位新娘身上,缀满了繁琐的珠子饰物。她的家住在肯尼亚南部的洛依塔山地。

婚礼举行的日子,马萨伊族姑娘眼中流出的泪水常常意味着她们是带着真正的悲伤离家而去的。她们往往不得不屈从于家人的安排,去跟自己从来不认识而且比自己大许多岁的男人结婚。记者那天见到的马萨伊姑娘名字叫挪仙娜。

在离家前,挪仙娜的父亲将牛奶涂抹在她被剃光的头顶和胸前一对乳房上,向她表示祝福。父亲对女儿说:“愿上帝赐给你许多孩子。”

走在离家的路上,家人和朋友们警告挪仙娜不要转身向后看,按照迷信中的说法,如果她向后看,就会马上变成一块石头。前来接亲的人会想法克服一切障碍,不管新娘愿不愿意,他们都要把她送到新郎家中。

为迎接新娘而举行的聚会开始时,新郎家的所有男性亲戚都会在门口迎住新娘。他们向新娘挪仙娜送去许多侮辱性的话,目的是要让新娘避开暗藏的魔鬼和恶运。“你像皮格米人一样,个子短短的,双腿弯弯的,太难看啦!”他们这样叫道。而实际上,马萨伊部落的主要特征就是无论男人女人,个头长得都很高大。在婚礼上,他们却要竭力掩盖这一事实。而后,他们还要将成把的牛粪扔到新娘剃光的头顶上。

按照族中习俗,新娘如何对待这些侮辱,将决定着她今后如何对待自己的婚姻。

在婆婆的住房里,新娘挪仙娜将按照马萨伊人婚俗,接受这个新家庭送给她的礼物。当她对新郎家送的礼物感到满意时,她就会进去拜见公婆。

(《华人文化世界》第5期 照片由《编译参考》提供)

希姆巴人的新娘头上饰以皮制头套,在过门时用以遮脸。

柏柏尔族母亲亲吻即将出嫁的女儿的膝盖,表达祝福和依依惜别之情。

参加一年一度新娘选拔会的12岁柏柏尔族姑娘。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